這篇文章提到第一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點,其中之一就是驗血糖的時間要用「八點」式的測量。第一型糖尿病在剛發病時,抓胰島素的施打劑量是很必要的;除了要找出胰島素劑量與飲食的關係之外,也要算出一單位胰島素能cover多少克的碳水化合物,及降多少血糖。


因此都會建議要驗三餐飯前與飯後二小時血糖,以及睡前血糖,這樣就有七次;半夜兩三點也要驗一下,看是否有血糖偏低的情況,這樣就有八次的血糖值;這對血糖控制的研判是很有幫助的。 

在熟悉了胰島素注射劑量,血糖控制平穩之後,就可以不用驗到八次那麼多(肉痛+試紙錢心痛吶!),但建議還是一天要驗三到四次,若有過高或過低,就能即時處理,讓血糖穩定下來。


那第二型的糖友當然也是可以這樣驗啦~  總之 , 血糖控制穩定最重要~!!

其他的什麼痛都要忍一忍~


順子

 



糖尿病年輕化治療不易 恐影響發育造成併發症

卡優新聞網╱段楚禎 2012-03-15 04:38

生病吃藥打針,連續治療個幾天,就會讓一般人感到厭煩,但對慢性病患者來說,治療更是漫長又艱辛的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每十萬人口中,就約有1.5人被診斷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其中不乏學齡孩子,治療時天天挨針,讓家長相當心疼。

世界衛生組織依糖尿病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之程度,粗略將糖尿病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2大類。其中,第一型糖尿病常見於青少年期,根據台灣衛生署統計,每十萬人就有1.5人被診斷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因臨床診斷警覺性提高,新增個案數持續不斷攀升。

現年5歲的李小弟是小小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由於家族中並未有糖尿病史,李爸爸與李媽媽感到十分疑惑與難過。李小弟在7個月時,因呼吸喘、嘔吐等酮酸中毒等症狀,被台北榮總小兒科主任牛道明診斷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想到才7個月的寶貝要天天挨針,家長心中盡是自責與不捨,對孩子的未來感到不安。


台北榮總小兒科醫師楊佳鳳表示,第一型糖尿病起源於貝他胰島細胞的破壞,導致胰島素的製造不足或是完全沒有製造,絕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免疫系統造成的胰島細胞破壞,胰島素不足,無法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細胞,使體內血糖值快速上升,容易引發酮酸中毒昏迷、影響生命安全。


測血糖、施打胰島素時會產生疼痛感,許多病童常因此哭鬧逃避,造成血糖控制不穩定,醫師提醒家長,未有效控制血糖,恐增加發育不良與併發症的風險。


控制血糖第一步就是勤驗血糖,患者每天最好可以完成標準的「八點」血糖測量值,即三餐前後與睡前和凌晨,得到八個點的血糖值;若無法依時間取得「八點」的血糖測量值,也應依照「跳島式」的血糖配對測量法,每天依序得到一餐完整的前後血糖值,在循環後取得同餐不同日的血糖值,供醫師作為臨床診斷的血糖數據。


現階段多數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仍是採用注射的方式補充胰島素,但由於每天需注射多次,對於像李小弟7個月大,嬰幼兒期每日進食多次,須接受注射次數更多,經由評估後,採胰島素幫浦治療,減少挨針的疼痛與壓力。


胰島素幫浦是一種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的裝置,重量輕巧且攜帶便利,透過一條細細的小軟管,將胰島素持續不斷輸注到糖尿病病人腹部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層,病患無須每天多次挨針,就能達到較佳的血糖控制,並延緩及降低糖尿病併發症。


醫師提醒,正值青少年時期的糖尿病患者,須控制自身飲食量,避免攝取過多油膩、高GI、碳水化合物等的食物,並確實依照醫師叮囑每天定時測量血糖、補充適量的胰島素,只要將血糖控制得當,攝取適量的營養,就能像一般青少年順利成長


胰島素幫浦好不好用

胰島素幫浦安裝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順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