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腎…七大法寶不可少

台北市衛生局發布「齊保腎同護心 七大法寶不可少」,七大法寶分別如下:

1.規律做運動: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有助降低血壓和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2.控制血糖值: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檢查腎功能,以減少或預防腎臟進一步受到傷害。

3.監測血壓值:高血壓會導致中風或心臟病,也是損害腎臟的最常見因素。

如果高血壓再加上其他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等,則更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害。

 

4.控制好體重: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及控制體重,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由慢性腎臟疾病引起的情況。

尤其減少鹽分(鈉)的攝取,可採新鮮食材烹調,並避免食用加工食品。

 

5.香菸別抽了:吸菸會減緩血液流動,導致流到腎臟的血液減少,

使腎臟無法正常運作。同時,吸菸亦會增加罹患腎癌的風險達50%。

 

6.用藥請謹慎:一般常見的藥物中,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布洛芬,

長期使用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和引起腎臟疾病。

 

7.檢查腎功能:如果是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有腎臟疾病的家族史者,請定期檢查腎功能。

 

2011/07/11 【元氣周報/記者高詩琴/報導】


「腎利飲食」助腎臟病患正確營養攝取

2012/03/07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蘭君報導】

根據《刺胳針》醫學期刊發表的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調查報告顯示,全台約1/8民眾為慢性腎臟病患,罹病人數約270 萬人。其中高達25%腎友有合併糖尿病、77%有合併高血壓,因此有共病情形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更應謹慎檢視飲食。

 

台灣腎臟病學會理事長陳漢湘醫師表示,慢性腎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包含醫療和飲食管理兩個面向,慢性腎臟病的飲食管理十分複雜,病患者在腎衰竭的不同階段或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飲食管理都將不同,而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雖8成3腎友自認落實飲食控制,卻有9成慢性腎臟病患飲食控制錯誤。

 

中華民國營養師全聯會常務理事金美雲營養師說明,為了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至需要洗腎的階段,在臨床營養衛教上應注意蛋白質攝取量、熱量攝取量、熱量來源比及相關營養素例如鉀、鈉、磷及維生素需求量。

但這還不包含共病的飲食控制,而如果病患同時罹患了糖尿病,需要控制醣類攝取。若是同時罹患高血壓,則對於的攝取應更嚴格。

 

有鑑於慢性腎臟病患飲食控制不易及營養攝取認知不正確,台灣腎臟醫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共同推出腎利飲食(DTAD),包括以下四種重要營養攝取觀念。

 

營養一:控制蛋白質攝取量

罹患慢性腎臟病,腎臟無法將身體所代謝的含氮廢物排出體外時,適度的降低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減少廢物產生,

而在腎功能進展到不同時期,對蛋白質攝取量的控制也不同,

洗腎前病患: 每公斤體重,每日攝取0.6~0.8g蛋白質;

洗腎病患:每公斤體重,每日攝取1.1~1.5g蛋白質 。

若是蛋白質量攝取量不足,也會讓病患曝露在更高的死亡風險中。

 

營養二:低GI飲食,維持穩定血糖

升糖指數低若慢性腎臟病患同時罹患糖尿病,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

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死亡率增加。最好能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品。

若是食物沒有標示GI值,選擇時可以掌握「纖維愈多、GI值愈低」的原則。

 

營養三:攝取好油脂

慢性腎臟病患並不是少油就好,因為少油反而會造成熱量不足而缺乏飽足感,反而不利於維持血糖穩定。

油脂上的選擇,應該要減少攝取不利於心血管的飽和脂肪(如動物性脂肪) 與反式脂肪,

改以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為佳,例如高油酸紅花子油、芥花油、橄欖油。

 

營養四:補充纖維

慢性腎臟病患常有腸胃道機能的困擾、甚至是便祕的症狀,除了可以透過飲食補充纖維,

也可以透過攝取膳食纖維與適量的果寡醣幫助腸道順暢,並且提高營養的吸收率。

 

當醫師判斷疾病病程進入腎臟病晚期後,飲食控制成為延緩的關鍵,

若是在飲食控制時發現無法做到所有飲食原則,可以在飲食計畫中選擇搭配營養補充品,作為飲食管理的工具。

 

專為腎友量身打造「7日外食食譜」 共病腎友更應一起戰腎疾病

台灣腎臟醫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更依照「腎利飲食」原則設計 7日外食食譜,

預計於今年世界腎臟日 (3月8日)發行,提供慢性腎臟病友免費索取以簡單做好飲食控制,

慢性腎臟病患可撥打0800-036-688免付費諮詢專線索取!




飲食謹「腎」 你可以延後洗腎

2011/07/11 【元氣周報/記者高詩琴/報導】

案例故事1:

 

一名中年男病患,靠著嚴格的飲食控制,延緩八年才洗腎。病患平常聚餐時都會先打電話詢問醫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職務所需也常出國,另一半嚴格控管飲食,出國都帶著鍋碗瓢盆、量秤、低蛋白米,就是不讓蛋白質超標。

 

案例故事2:

 

一名女性外商主管,也靠著嚴格飲食控制,將指標尿素氮降到標準值以下,且維持好多年不用洗腎。最後還是因為不忍家人一直陪她吃低蛋白餐,才決定恢復正常飲食,但恢復後,尿素氮也飆到危險值,最後還是得洗腎。

 

台北市立聯醫仁愛院區腎臟科主任夏清智舉了以上兩個案例,說明慢性腎臟病患的保健之道,最重要就是飲食。除了注意蛋白質的攝取,也要注意符合低鈉、低鉀、低普林原則。

 

一天能吃多少蛋白質?

 

夏清智表示,腎臟是人體中代謝蛋白質的主要器官,為避免增加腎臟的負擔,蛋白質需要限量攝取。一般人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體重每公斤0.8公克,慢性腎臟病患者則為每公斤0.6公克。

 

案例試算:一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60乘以0.6,一天最高攝取量為36公克。以一份蛋白質8公克來換算,只能攝取4.5份蛋白質。

 

如何不讓蛋白質超標?

 

夏清智表示,以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其實非常容易超標。許多人不知道,其實白米飯也含有蛋白質,一大碗白飯約含一份蛋白質。如果每天吃兩大碗白飯,那麼只剩下2.5份的蛋白質可以攝取,「喝杯牛奶、豆漿,吃塊豆腐或肉,很快就超標了」。

 

如何維持足夠的熱量攝取,又不讓蛋白質超標呢?夏清智建議:

 

1.主食:米優於麵,冬粉、米粉佳。

可食用低蛋白澱粉,基本上米食優於麵食,而冬粉、米粉及地瓜蛋白質含量較少,也可替換食用。

有些患者會食用市售低蛋白米。低蛋白米一包約六百元,不僅價格昂貴,因製作過程中打碎,把蛋白質萃取出來,口感像未煮熟的稀飯,也較難讓一般人接受。

 

2.點心:蕃薯粉、玉米粉製點心

蕃薯粉、太白粉、玉米粉、藕粉、西谷米及粉圓等製作的點心,都可食用。

 

蛋白質老超標怎麼辦?

 

除了飲食控制之外,現在也有藥物可以幫忙達到同樣的效果。

夏清智表示,有一種藥物可以將胺基酸原本分解成兩個氮的過程,消耗成分解成一個氮。

也就是說,吃同樣的蛋白質,分解的廢物只剩一半,適合無法嚴格飲食控制的人。

不過藥的缺點就是太貴,一顆約20元,每天要吃6顆。

 

低鈉、低鉀 一瓶橙汁就破表

 

除了蛋白質,也要注意低鈉、低鉀原則。尤其過了第三期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低鉀,限制攝取綠色蔬菜與水果。

第三期的患者一天能排除的鉀離子約30毫克,一瓶柳橙汁就破表了。

曾有一名洗腎患者,因感冒想補充維他命C,忘記低鉀攝取,買了一瓶椰子汁,結果引起心律不整,心臟衰竭,最後撒手人寰。




慢性腎臟病外食原則:升糖指數小、吃好油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12/03/04

慢性腎病患者「7日外食食譜」,教廣大外食病友如何吃出健康。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漢湘表示,慢性腎臟病患不是不能多吃,而是要吃得聰明及正確。

比如洗腎前要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為宜;

一旦進入洗腎階段,則可放寬到每天每公斤體重1.1~1.5公克。

 

以一名體重60公斤的晚期慢性腎臟病患為例,設定每天熱量攝取1800~2100大卡。

第一天早餐是1個鮪魚三明治及1杯240cc的豆漿;

午餐是1碗內含4個餛飩的菜肉大餛飩米粉、1個不沾醬的肉圓及1顆蘋果;

晚餐則是1碗鮮炒食蔬義大利鐵鍋麵及1個柳丁。

 

飲食內容以升糖指數小於55的食物為宜。

陳漢湘指出,麵包的升糖指數90、白米飯84、烏龍麵80、胚芽米75、麥片65,

對腎臟病患都偏高,要儘可能少吃,

白米稀飯57、糙米56、燕麥55 、糙米稀飯47,是較好的選擇。

 

此外,慢性腎臟病患並不是少油就好,因為少油反而會因熱量不足產生飢餓感,不利維持穩定的血糖。

陳漢湘建議應減少攝取不利心血管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改以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

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高油酸紅花子油、芥花油及橄欖油,就是較好的油脂。

 

除了飲食控制,慢性腎臟病患若合併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一定要同時控制好血糖及血壓。

陳漢湘建議,血糖應控制在糖化血色素 (HbA1C)小於7%,

血壓則應控制在收縮壓小於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

7日外食食譜是三大學會精心編寫的結晶,國內近27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可視為救命寶典,隨時參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順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