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端午節吃粽子, 順子我個人是建議糖尿病友不要吃太多,一天一顆就差不多了!

粽子除了熱量高,不易消化之外,粽子的血糖爬升度是很高的~

吃完建議是量一下血糖比較好


端午節 別讓腸胃太放「粽」

 

2013/06/04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又到端午粽葉飄香時節,傳統以糯米為主要食材包製的粽子,是應節不可或缺的食物,然而,若是放「粽」大吃,拼命嚐味道的結果可能是腸胃道「消」受不起!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的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受檢民眾雖然只有9.8%主訴自己的消化道感覺不適,但實際檢測結果卻是高達94.3%的受檢者檢查出有胃部異常(含潰瘍),高居十大異常的第二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指出,端午節後,常見因放「粽」自己而引發急性腸胃炎,結果不得不找腸胃科醫師報到的情況。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指出,國人習慣以大吃一頓來慰勞自己,因此,常在節慶之後見到消化不良或急性腸胃炎患者增加;其實,吃太多,身體必須承擔處理過多的食物,對身體來說反而如同毒性物質一般。

端午節應景的粽子多以糯米製成且配料油膩,鄭乃源院長表示,以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糯米蛋白大、黏性高,並不適合人體,進入腸道後易因消化不完全而引發腸漏症或過敏。有些人本身腸胃機能障礙,腸胃神經敏感或蠕動不協調,特別容易消化不良或引發急性腸胃炎。

另外,粽子的高脂肪、高鹽份,會使得消化變慢,刺激更多胃酸分泌,不利逆流性食道炎或消化性潰瘍患者,也容易加速膽囊收縮,容易導致膽結石患者膽囊發炎,而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痛風患者而言也是雪上加霜。因此,鄭院長強調,端午節吃粽子,應景吃點就好,宜有所節制。

端午健康吃粽 三大技巧

一般人即使腸胃沒毛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徐景宜營養師建議,健康吃粽,仍應留意技巧如下:

1. 選擇高纖餡料避免便秘,可選擇含纖維質高,例如包了竹筍絲、香菇、杏鮑菇、蘆筍、胡蘿蔔絲、黃豆、黑豆、蒟蒻等食材為主,或是將蛋黃換成栗子、地瓜、南瓜等的養生粽而非傳統粽子。而且要多喝水。

2. 吃粽前先吃水果怕胖的人,可運用飲食技巧來彌補。也就是把粽子當成正餐吃,在吃粽子之前20-30分鐘先吃水果,選擇糖份低的蕃茄、芭樂、蘋果或奇異果為佳;或在吃粽子時搭配青菜等高纖食材,並且喝湯(選清湯而勿食用高湯或濃湯)使有飽足感。

3. 吃粽子不沾醬鹹粽子本身已經有味道,若再沾醬,除了會增加熱量的攝取,含鈉量也可能過高,對一般人健康會造成影響,尤其對有高血壓、腎臟病或心血管疾患者更是不利。

腸胃有疾、慢性病患不放「粽」 一樣好滋味

若是已知腸胃道消化狀況不佳,或是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者,鄭乃源院長、徐景宜營養師建議,只要秉持下列原則,一樣能品嚐粽香:

1.節制淺嚐即止,絕對不可過多,只嚐半顆,或選擇體積小的粽子,一天不要超過一個拳頭大小。

2.計算熱量特別是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或是需要減重的人,要能認識粽子的熱量,如一口粽的熱量大多介於150到200大卡,而南部粽、北部粽或豆沙粽則熱量在450-600大卡不等。

3.少吃鹼粽口感QQ的鹼粽添加硼酸等化學成份,不是內包豬油拌炒的豆沙,就是還要外加砂糖、果糖一起搭配吃,對糖尿病患者不宜。宜選擇非糯米的養生粽,如五穀米或糙米粽等。

4.食用消化酵素高之水果為助消化,吃完粽子可立即食用消化酵素含量高的木瓜與鳳梨。

5.不要太晚吃粽患有消化道潰瘍、逆流性食道炎或膽結石者,儘量在白天食用,晚餐之後的時間 , 盡量不吃粽子。同時,應選擇水煮、清淡、料素、少油的粽子,避免包著蛋黃或高油脂食材的粽子,吃的過程更應注意細嚼慢嚥。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

 


吃粽沾醬料 防高鈉高熱量

端午節將至,民眾吃粽子常喜歡沾醬料,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提醒,調味料的熱量也不低,甚至還含有高鈉。

林詠霈說,端午節吃粽子要把握「少油、少鹽、少糖、少醬料、多蔬菜」四少一多的原則。每個肉粽約含有400大卡,現代人口味偏重,享用粽子常添加許多調味料,像甜辣醬、海山醬、蒜蓉醬、醬油膏等,另有些民眾食用南部粽會再沾花生粉。

她表示,這些醬料會增加熱量攝取,以10公克花生粉來說,就有53.7大卡,另還常含有高鈉,對有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來說,不利病情控制。林詠霈說,另外像10公克甜辣醬裡面鈉含有192毫克,若是使用蒜蓉醬,裡面含鈉量更高,10公克就含有312毫克。

她建議吃粽子若要沾醬料,可加水來稀釋,餐後要吃足量的水果,才能達到均衡的飲食。


 

健康吃粽不怕重 秘訣報你知

自由時報  文/卓怡妏 2012-6-18

端午粽香,引人垂涎,怎麼吃才能吃出健康,減少身體負擔?以國人普遍食用的台灣粽為例,北部粽是將糯米先炒過,再包入配料於竹葉中蒸熟,有點像是油飯,熱量較高,口味、香味較重;南部粽則是以生糯米加入餡料,包在月桃葉或竹葉中,再整串放進水中煮熟,由於料比較少,加上糯米不經油炒步驟,所以熱量相對較低。

◎提供以下建議,作為民眾端午佳節健康吃粽的參考:

 

●粽子的主要食材,糯米的澱粉結構不易消化,黏性大,不容易消化,每次食用最多以1個為宜。

包粽子時,可用部分的雜糧類如糙米、黃豆或薏仁取代部分的糯米,增加纖維含量,改善不易消化的情形。

●內餡選用低脂食材,並減少蛋黃用量:鹹蛋黃、五花肉、乾魷魚或干貝等包粽子的食材,都屬飽和性脂肪酸較高的食物,吃完1個粽子等於吃下1-2湯匙(15-30g)的油脂。可以將餡料五花肉改成較瘦的後腿肉或改成豆製品,鹹蛋黃的用量減至1/3-1/4顆,使用蒟蒻替換乾魷魚及干貝,炒料時,以植物油取代豬油,較健康。

 

●搭配蔬菜食用,吃出均衡和健康:包粽時,可加入竹筍丁、菜脯或香菇拌炒,增加青菜的攝取,或是吃粽子時搭配0.5-1碗的燙青菜,或清淡蔬菜湯品(菜頭湯、絲瓜湯),都是增加青菜攝取的好方法。

 

◎有慢性疾病的民眾在食用粽子時,尤應注意以下事項,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1個粽子約等於1-1.25碗的白飯量,且糯米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易使血糖上升,所以有血糖問題的民眾,建議1天最好只吃1個粽子,並搭配蔬菜一起吃,以延緩餐後血糖升高。

包有甜餡的粽子,如豆沙粽或棗泥粽,因含糖量更高,最多以半個為宜。

●有血脂問題的民眾,吃粽子時最好能把鹹蛋黃挑出,且避免食用到肥肉或五花肉,也不要額外再添加花生粉。

●有血壓及腎臟病問題的民眾,食用粽子時,應避免再使用沾醬,以避免食入過多鹽份,不利血壓控制。

因五穀米含磷量高,需限制磷值的腎臟病友也不適合吃太多五穀粽,且應減少肉類攝取,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提醒你,健康吃粽「3少1多」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更不要餐餐都吃粽子,才能輕鬆過節無負擔。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營養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順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