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香港的中醫師來信

感謝吳大夫對中醫與糖尿病的分享 ^^



順子,
好多謝你欣賞我的分享,對別人有助的,我樂意把它放在你的部落。
以下是我修正了上次分享的少許漏字或用詞:

地域不重要,反正電郵很方便,那我可通過e道分享,只是每次沒法大量和暢談罷了。

中醫學和中藥兩者在臨床使用是共存而不應把它們分割。 因為在治療上,如果只依據中藥的治療功效(中藥學或現代中藥藥理研究成果)應用,它的個人臨床療效便會大 大減低,甚至不效; 這是因為中醫學的治療有兩個大前題:

 

一是施治運用的序列: 理>法>方>然後才到藥。

如果只運中藥,即是沒有了中醫學的理,法,方。 那麽便不能說為 "中醫治療",只可說成 "礦類,動植物藥學治療"。

 

二是治療法則: "辨証論治" 
如果只根據中藥的功用而對應於某病,這只有 "論治",沒有了"辨証", 於是治療只着眼於用藥治病,結果失去了中醫的 "先辨别証候,繼而討論用藥施治"。 結果,療效也不顯著,或不效。

為甚麼中醫先要辨証後才論治? 這是因為中醫學在臨床上是 治療 "証型" 為主。

於是中醫學的臨床應用有所謂: "同病異治" 和 "異病同治"。

"同病異治", 兩人同是糖尿病患(同病),由於一個被診斷為 "肺熱傷津"的 証型, 另一個是 "胃熱熾盛" 的証型,於是用上的治療法則便不同(異冶),結果用的 "方藥" 也有不同; 此時,如果診斷無誤,選方用藥恰當,便可以有良好的療效。

"異病同冶", 意即兩人所患的不是相同疾病(異病); 一個是糖尿病的多尿,另一個是老年病的多尿, 雖然兩者有着不同的疾病 (異病) ,但是同被診斷為 "腎虛証", 於是用上的治療法則便相同(同冶),結果用的 "方藥" 會大同小異; 此時,如果診斷無誤,選方用藥恰當,便可以有良好的療效。

所以,中醫師治療病患,有如接受 "過五關,斬六將" 般的考驗, 考驗的過程中,都必須用上 "中醫哲學" 特色的 "聯繫思維" 方法; 這種方法,簡單而言,就是在病患處搜集各樣資料,加以分析而作出判斷。 過程中,會有客觀和主觀的數據。 那麽有賴該醫師的歸納法,即如何取捨,如何綜合,如何分析,有何結論。 因為每個病者都有不同的 "情況" ,所以有變化無窮的 "數據", 於是要用現今 "科學" 的驗證也較為困難。

給果,盡顯你所說的 "不知這醫師好不好"。 
故只有試過或靠口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順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