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 糖尿病檢測輕鬆吹氣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8日電 (2012-07-18 17:23)

國科會今天舉辦記者會,由師大化學系教授林震煌發表該校師生研究完成的氣哨音波感測泛用型技術,可望運用至檢測糖尿病等醫學用途,可減少侵入性檢查,輕鬆吹氣即可。



糖尿病患者,每次在家檢驗都需要刺一次手指,用一滴血,才能驗血糖;癌症患者,甚至要做組織切片檢查;侵入性檢查不論程度輕或重,當事人壓力感受總大過非侵入性。



林震煌指出,他與學生自2008年攜手研究的「氣哨音波感測泛用型技術」是全球唯一運用聲音頻率變化量做定量分析的原理,對於微量分析物進行檢測時,利用氣相層析分離設備,根據分析物相對於聲音訊號出現的時間與頻率變化量,確認分析物的成份與含量。



他說,目前已著手運用於開發糖尿病檢測儀器,讓患者吹氣後,檢測當中丙酮含量的濃度,一般醫學數據,糖尿病患者的濃度會落在50到400ppm之間。



他進一步說明,相關儀器的開發約費時2到3年可以完成,但等待合作另一方台北醫學院進行臨床測試,可能要再多些時間才能成熟;未來上市售價雖無法預測,但目前可知每一台的製作成本,低於現有的糖尿病驗血儀器。



他表示,此技術已在美國化學會的Analytical Chemistry國際期刊發表,也申請美國及台灣的發明專利,此分析檢測裝置特別適用於氣體的快速檢測,雖然無法全然替代侵入性檢測,但是善加運用,可減少侵入性檢查,造福人類。


國科會新研究 檢測糖尿病吹氣即可

中央廣播電台
 
糖尿病患檢測血糖總得要被扎一針,未來病患可以免去這樣的不便和痛苦。由國科會所資助師大化學系教授林震煌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發出「氣哨音波感測泛用型技術」,病患只要吹一下氣,就可以由氣體的丙酮濃度,得知病患是否做好血糖的控管。這項研究已經申請了美國和台灣的發明專利。

師大化學系教授林震煌和研究團隊在2008年攜手完成「氣哨音波感測泛用型技術」,是全球唯一運用聲音頻率變化量做定量分析;特別是對微量分析物進行檢測時,可以根據分析物相對於聲音訊號出現的時間與頻率變化量,確認分析物的成份與含量。


研究團隊近幾年也將研發技術進一步商品化,並即將進行臨床測試。根據一般醫學數據,糖尿病患所呼出的丙酮濃度介於50到400ppm之間,團隊目前正研發的糖尿病檢測儀器,只要病患稍稍吹一下氣,5分鐘之後,就可以讓病患快速得知,對於自我血糖的控制情況,免去還得扎一針的困擾。林震煌說:『(原音)一般人測血糖總是要扎一針,會比較準,如果我不喜歡一直被扎針,我就用吹氣的,雖然沒辦法像測血糖那麼準,但是某種程度我可以做篩選,比方說我今天早上吹口氣,可以看我有沒有控制得好。』


這項技術已經發表於美國化學會的Analytical Chemistry國際期刊,並申請了美國和台灣的發明專利。林震煌教授也指出,高齡化、少子化已成趨勢,這項研究可以減少病患的侵入性檢查,讓居家醫護的簡易診斷更為便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順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